第二百三十一章黃河
因為是真實歷史架空,書中的觀點僅是代表我個人的觀點,不證明什么,因為往后面寫,更多的名人會卷進去,趙禎一朝,太多了,包括對儒學的認識,若不同意者,請原諒一下。求一下月票。
=================
“不明白,”王安石很老實的說。
“你能不能清楚的解釋一下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?”
按照數學公式,a+b=b+a,也就是二加一等于一加二。那么和而不同也等于同而不和,但產生的結果卻是兩樣,一個是小人,一個是君子。
問題就來了。
王安石一時還沒有想到,答道:“不能?!?br/>
問通判趙俊,或者太平州其他的官吏,能馬上給出一個答案,但王安石想了一下,再次答道:“不能?!?br/>
懂皮毛的,一種答案,再懂一點的,能給出五種答案,再懂一點的,能給出十種答案,甚至二十種答案。試問能不能清楚的解釋?
這不是重點,下面的才是重點。
鄭朗又說道:“故是君子,僅和而不同,故是小人,僅同而不和,僅和而不同者曰君子,僅同而不和者乃小人,如此循環(huán)下去,亦乃生生不息。故此句無準確之答案也。與此相仿佛亦有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;晉文公譎而不正,齊桓公正而不譎,等等。先前條件不同,答案不同,時間不同,答案也不同,人物不同,答案也不同。我剛才說一加一,現在再說它,時間不同,地點不同,故方才一加一非是現在一加一,因之不會相等,頂多相近,甚至有可能相反。”
有人還沒有明白過來,在繞呢,頭有些暈。
有人稍微明白過來,鄭朗所說的一加一,非是一加一,而是事物,方才同樣的事物,與現在同樣的事物,只要時間地點等條件轉變,也必然轉變,時間誤差一點點,任何事物都會出現差異,或如戰(zhàn)場,機會瞬間即逝,一眨眼的功夫,一個抓住戰(zhàn)機,一個沒有抓住戰(zhàn)機,能導致幾千幾萬人的生死存亡。這是明顯的事例,不明顯的比如現在坐在這里聊天,但細微差異肯定是有的。
“故易經雖云六十四卦,三百余小爻,循環(huán)相生,實乃每次大循環(huán),皆有細微差異,其實道家與釋家也有類似的理論。這是客觀事實,誰都無法避免不了。但與道釋的消極相比,儒家更有作為,希望利用不同的情況,將有利的一面留得更長一點。比如復這一卦,是從賁這一卦演變而來,時勢是什么,僅外面一個陽爻,里面五爻全陰全柔,最是兇險,所以小人勢長,君子此時應順應時勢,停止行動??墒郎蠜]有絕對的停止,陰陽在不停的轉換當中,因此這一個陽爻漸漸向核心轉移,陰爻雖多,必然被排擠于外。再看一看六爻轉變,第一爻孤陽于外,五陰于內,最是兇險,于是易說,貞兇,如固守正道不知變,兇險。陽爻向內轉移到第二爻,此道陽道依是不足,于是蔑,貞兇。還是要變,否則兇險。到第三爻,陽爻剝于面,侵向內,于是無咎,沒有大的過失。第四爻,侵于內,而內橫二陰,因此剝于床膚,兇。于第五爻,若宮女接近君王受寵,雖無大功,也沒有大過。最后漸剝于里,向復卦演變(上五陰爻,下一陽爻),正道彰顯,君子可以摘碩大的果實,小人摘之反而剝去房頂?!?br/>
“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情況,要做出不同的反應變化調整?”
“正是,所以我說與時俱進?!?br/>
比如宋朝之初種種法制,當時制訂有積極意義的,迅速由亂入治,否則中原還是一片戰(zhàn)亂,可是幾十年大治下來,當時的制度,形成了嚴重的弊病,必須要根據情況做一些調整。
這是不用說了。
有這一條,就為包容調劑指明了方向,也就是核心所在。
但如何調整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