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長遠(yuǎn)?”四兒不明白,龐籍將李文貴弄走,范仲淹十分不高興,論肚量寬容,范仲淹很不錯的,這次居然寫信給鄭朗,說明范仲淹的憤怒。長遠(yuǎn)在哪里?
“議和。”
“嫻兒,雖說將士久戰(zhàn)厭煩,國家困窘,但是元昊無君無父,叛亂患邊,殺我百姓。舉國上下對此人深惡痛絕,這時候誰首倡議和,便會讓舉國上下譏諷,史書恥笑,后人唾棄,我想不明白長在何處。”杏兒說道。
“龐籍的心思,豈是你這個癡杏子能想明白的?!?br/>
江杏兒咯咯地樂,抱著女兒,問:“那他是什么心思?”
“有舍便有得。都因為這個頭難開,并且想議和,就要自緣邊四臣打開缺口,除了龐籍外,指望官人,或者指望韓琦與范仲淹,他們會不會同意?龐籍雖得一些罵名,可給了他們臺階下。韓琦爭的是功績,龐籍卻舍去一些名聲,爭來了人心?!?br/>
“大娘子,我懂了,但龐籍早年耿直聞名……”
“四兒,人是會變的?!?br/>
“這些人的心思這么深啊?!?br/>
“那官人怎么辦?”環(huán)兒緊張地問。
“環(huán)兒,不用怕,官人不動如山,徒奈我何?”杏兒說道。
“不是不運如山,一旦這么做,就象我朝的邊關(guān)政策,一昧被動挨打,國家強盛,這些傷痛能迅速恢復(fù)過來。國家不強盛,甚至就能滅國。防守與進(jìn)攻需要進(jìn)行轉(zhuǎn)換的,適當(dāng)?shù)倪M(jìn)攻,不求開邊,對國家也有裨益,這便是官人的中庸之道。進(jìn)入廟堂也是如此,呂夷簡做得太過份了,清臣痛恨,但適當(dāng)?shù)淖鲆恍┻€擊。也是自保的表現(xiàn)。只是不動如山,官人又立下大功,攻擊的人便會有很多,即便入朝拜相。最終難勉落得灰頭灰臉的下場?!?br/>
“那怎么辦?。俊?br/>
“杏兒,你也不用擔(dān)心,韓琦這么做是馭人之道?!?br/>
“馭人之道?”
“正是,做大事的人,各有所長,可這個馭人之道是最重要的前提。有的人如李世民能文能武,有的人文不成武不就。比如劉邦,可他會用人,于是得到天下。曹操孫權(quán)皆虎狼之物,劉先主正是用好了人才,于三國中強行殺出一席之地。漢景帝困于諸王,周亞夫細(xì)腰營受軍令不受王命,讓景帝竊喜,用其統(tǒng)帥三軍。其后子幼。立即將周亞夫下獄。周亞夫還是那個周亞夫,可形與勢不同也,于是周亞夫前重用后辱死。這便是馭人之道。”
“嫻兒。說得好,”鄭朗擊案,崔嫻一番話使他想到王安石。不僅是他變法沒有做好,低估形勢,還有這個馭人之道,同樣沒有做好,最終導(dǎo)致變法失敗,給宋朝帶來一系列惡果。
再看仁宗與神宗,仁宗趙禎看似懦弱無為,但用人用得好。趙禎朝的牛人并不比神宗朝的牛人少,可越往后朝堂越詳和安靜。神宗看似雄才大略,有開創(chuàng)精神,馭人之術(shù)沒有做好,于是在他手中形成真正的黨爭。
自己這個美麗,又有些小心眼的妻子。自己同樣低估了。想到這里,愛惜地?fù)嶂念^發(fā)。
“我還是沒有聽明白?!?br/>
“韓琦想馭官人,只要他有這個本領(lǐng),官人只能被他駕馭。但是官人若有本領(lǐng),反過來,韓琦同樣只能被官人駕馭。官人未必能駕馭韓琦,可是韓琦也休想駕馭官人。但此次入朝,會十分的麻煩?!?br/>